来源:行长助手
近日,开联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联通支付”)因反洗钱不力被监管罚款近120万元,另有一名相关责任人被“点名”。
曾因反洗钱不力被罚超2300万元
根据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开联通支付因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三项违规行为,被处罚款118.85万元。
与此同时,时任该公司总经理徐某祺对前述三项违规负有直接责任,被处罚款10.83万元。
而这并非开联通支付第一次因反洗钱不力被罚。202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银管罚〔2020〕4号)显示,开联通支付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义务、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与其进行交易、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违反清算管理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没2324.27万元,另对2名相关负责人给予警告,合计罚款48.4万元。
针对本次罚单整改进度和后续合规计划,北青金融联系开联通支付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伴随监管对支付行业的日益收紧,今年以来,多张支付罚单出炉。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曾公布9张行政处罚信息表,9家支付机构因违法行为被罚没总额超2000万元。
其中,北京雅酷时空信息交换技术有限公司因8项违法行为,被合计罚没1199.24万元,是年内人民银行针对支付体系开出的最大罚单。
负债超25亿元 大股东“失联”
除了反洗钱等业务合规问题,开联通支付面临着公司治理和财务方面的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开联通支付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1亿元,是国内首批27家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之一,并于2021年成功续展。主要业务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全国)、互联网支付、跨境支付、企业支付解决方案定制等。
2021年,开联通支付完成支付牌照的第二轮续展,牌照有效期延至2026年5月。新版支付牌照,开联通支付的业务类型已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储值账户运营Ⅱ类”。
前不久,开联通支付新增一例超25亿元未履行的终本案件。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案号“(2024)闽01执996号”,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6月17日将开联通支付列入了被执行人,执行标的2540385506.92元,终本日期2024年11月16日,未履行金额约25.38亿元。
另外,该机构大股东于近期“失联”也备受关注。三个月前,持有开联通支付90%股权的微科睿思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科睿思”)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拉长时间线可以发现,早在2023年10月,微科睿思的实际控制权经历了重大变更,由上海雍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雍勒”)转至北京天润富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这一变动直接导致开联通支付的实际控制人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根据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2014年5月,中国支付通通过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上海雍勒”,计划以1.56亿元收购持有开联通90%的“微科睿思”之三分一的权益。
上海雍勒可于完成收购后一年内,以3.12亿元收购微科睿思余下三分之二权益。2014年10月,中国支付通再发公告,有意正式行使期权收购微科睿思67%股权,使其控制开联通90%股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联通支付最终被剥离出“中国支付通”的体系。
2023年10月,开联通支付新增一条股权出质信息显示,出质人为微科睿思,质权人为西藏宏业博通实业有限公司,累计出质股权数额达到9000万元。
与此同时,开联通支付也经历了负责人的变更。2023年8月18日,法定代表人由贾明玉变更为黄浩玮,而贾明玉在2023年6月才刚刚登记成为开联通支付的法定代表人。
一系列频繁的控股方和管理人员变动,加之近期巨额债务和大股东“失联”,开联通支付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随着监管的持续收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家老牌支付机构何去何从,北青金融将持续关注。
有话要说...